集 團 主 要 收 益 板 塊

 

整體營商環境

中國通商集團有限公司的主要業務為投資、發展、營運及管理集裝箱及其他港口(包括位於中國湖北省長江流域周邊地區之武漢陽邏港、通用港口、漢南港及石牌港),以及提供港口相關的綜合物流、與港口相關的倉庫等租賃、供應鏈管理、貿易服務以及其他服務。

於二零二三年,全國內河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38.0億噸,同比增長14.2%;分區域來看,長江水系的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5.9%;吞吐量中集裝箱完成2,132.2萬TEU,同比增長15.2%。

自湖北港口於二零二二年一月成為本公司之直接控股公司後,陽邏港一期、二期及三期完成整合,進一步優化港口物流資源,有助於發揮協同作用,促進本集團港口業務發展。


武漢陽邏港及通用港口

武漢陽邏港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陽邏經濟開發區長江沿岸。

武漢擁有強大且完善之工業基礎,多個主要工業營運商亦在此投產,包括汽車及零部件、化工產品、鋼鐵、糧食、木材、紡織、機械及設備以及建材業務營運商,彼等經已並將繼續成為武漢陽邏港之本地貨物集裝箱運輸服務主要供應商。

通道開通成果豐碩。由於長江上游地區受航道通過能力限制,令大型船隻無法直接往返該等地區及上海。武漢陽邏港提供之轉運服務為該等地區之客戶提供更具經濟效益之解決方案,即在陽邏港集並集裝箱貨物後轉運上海或直航海外。武漢陽邏港提供服務之經濟腹地包括湖南、貴州、重慶、四川、山西、河南、湖北及陝西各省市。二零二三年新開通「武漢 - 黃岡」、「武漢 - 鄂州」區域航綫,「麻城 - 武漢 - 上海 - 衣索比亞」、「應城 - 武漢 - 上海╱廣東」鐵水聯運航線,「俄羅斯 - 上海 - 陽邏港」江海聯運航線、「陽邏港至越南凱萊港」江海直達航線。「陽邏港至越南凱萊港」集裝箱水運直達航線是武漢開通的第四條國際直達水運航線。該航線是湖北與東盟地區最便捷的運輸通道,將有力推動湖北與東盟的商貿往來,助力湖北打造引領中部、輻射全國、通達全球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另外,在「武漢 - 日韓俄」國際直航航線投入2條新船加入運營,形成每周2班的固定出口班期。航綫的豐富及班期的加密,有利於湖北地區貨物進出口,貨物的周轉效率進一步得到了提升,標志著武漢國際港的樞紐地位進一步提升,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再次邁上新台階。

二零二三年業務拓展成效顯著。集裝箱吞吐量完成900,142標箱,較上年同期增長12.3%。CFS拆裝箱業務大幅增長,共完成裝拆箱量18,661標箱,較去年同期增長10%;件雜貨裝卸量持續攀升,完成散貨船作業190個航次,貨物裝卸量25.2萬噸;鵝卵石散改集新業務引入,每年可增加收入近人民幣50萬元;箱管實現陽邏港物流統一管理,輻射範圍進一步擴大,箱管服務延伸至宜昌、黃石、江西等地。

本集團亦一直發展代理及綜合物流服務在內的港口相關服務以擴闊收入來源。該等代理及綜合物流服務包括於武漢陽邏港之保稅倉庫、清關、拆箱包裝及配送。


漢南港

漢南港位於武漢市長江沿岸,鄰近滬蓉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距京廣及京九鐵路僅80公里。

武漢為湖北省會,為中國之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就水路交通而言,武漢藉長江連接八省(即江蘇、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湖南、雲南及貴州)及上海。鑒於武漢於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中發揮之重要作用,董事認為,在武漢地區對其港口業務作進一步投資符合本集團的利益。

漢南港將創造武漢陽邏港及漢南港的協同效應,尤其因為武漢陽邏港的管理團隊擁有於中國建設、發展及管理港口的豐富經驗。作為武漢陽邏港的集散港,漢南港能增加武漢陽邏港的吞吐量,以滿足於武漢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武漢陽邏港協同漢南港將能為本集團客戶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漢南港將分多期開發為多元業務平台,提供碼頭、倉儲及物流服務,以及滾裝、散貨運輸及倉儲、汽車零配件加工及物流服務。

自湖北港口於二零二二年一月成為本公司之直接控股公司後,本集團積極尋找一切有利商機,抓住漢南大橋和六環建設即將啓動的有利契機,爭取橋梁建設相關單位落戶入駐漢南港產業園,同時大力開發漢南周邊物流運輸服務業務。
本集團將緊盯漢南大橋建設帶動建橋物資、設備物流運輸服務的爆發的發展機遇,積極整合各類優勢資源,組織相關配套服務,全力暢通物資供應渠道,將園區打造成進口貨物配送中心,全力發展新客戶新項目,為本集團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石牌港

石牌港位於中國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擬發展為港口、物流及工業混合用途港區,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石牌港港區部分之佔地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設有四個1,000噸級別之泊位,及將於港區鄰近興建佔地約2.5平方公里之物流園區。投資於石牌港提供機遇,以助本集團擴展地理覆蓋及在各港口間創造協同效應。

石牌港已於二零一八年開始商業營運。現已建成四個千噸級泊位、70餘畝的臨時後方堆場。碼頭前沿已安裝40t門機二台、7噸叉車一台,完成投資額1.2億元。作為綜合性碼頭,石牌港以肥料、碎石散改集等集裝箱業務為主,輔之建築材料、鋼材、塊石、化工原料等散件雜貨之港口物流服務,是漢江流域的重要綜合性碼頭。


漢江物流中心

本集團持有沙洋港毗鄰之漢江物流中心。其由7幢倉庫及一座附屬寫字樓組成,計劃持作投資物業以產生租金收入。


通商供應鏈

憑藉本集團經營及管理位於湖北省長江流域內多個港口及碼頭的豐富經驗,加上其於多年業務營運期間所建立之穩固客戶及供應商網路,通商供應鏈管理(武漢)有限公司(「通商供應鏈」)為通過本集團之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作為上游供應商及下游客戶之主要供應鏈服務供應商。發展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將使本集團能夠在供應鏈之供需兩方面建立更深層聯繫、定位於國內及東南亞大宗糧食商品的貿易、物流、倉儲及配送服務等多項業務、提高綜合服務效率。同時,其將令本集團得以鞏固及改善供應鏈之商品、資金及信息流,促進企業開展交易、降低成本及增強本集團的競爭力,力爭打造以湖北武漢為中心的依託港口的大宗糧食貿易集散中心。

 

經營業績

收入

  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  

 

二零二三

二零二二年

增加 /(減少)

 

千港元

%

千港元

%

千港元

%

 

 

 

 

 

 

 

屬於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5號範圍
的來自客戶合約收入

 

 

 

 

 

 

碼頭服務

111,183

30.8

101,697

31.8

9,486

9.3

集裝箱處理、儲存及其他服務

37,161

10.3

25,384

7.9

11,777

46.4

散雜貨處理服務

3,698

1.0

5,171

1.7

(1,472)

(28.5)

 

152,042

42.1

132,252

41.4

19,790

15.0

綜合物流服務

38,230

10.6

61,067

19.1

(22,837)

(37.4)

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

158,281

43.8

117,315

36.7

40,966

34.9

 

348,553

96.5

310,634

97.2

37,919

12.2

 

           

其他業務收入

           
物業業務

12,748

3.5

8,901

2.8

3,847

43.2

 

361,301

100.0

319,535

100.0

41,766

13.1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之收入為361,301,000港元(二零二二年:319,535,000港元),與二零二二年相比增加約13.1%。增加主要由於以下各項之抵銷影響所致:(i)碼頭及相關業務收入增長15.0%至152,042,000港元(二零二二年:132,252,000港元),其中主要因為陽邏港處理之集裝箱吞吐量增加;湖北港口自二零二二年一月完成收購本集團控制性權益後整合陽邏港區一期、二期及三期的運營,降價競爭已經不再存在,及本地貨物集裝箱及轉運集裝箱之標準費率增加帶動碼頭服務業務收入增長;(ii)綜合物流服務收入減少37.4%至38,230,000港元(二零二二年:61,067,000港元);(iii)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收入大幅增加34.9%至158,281,000港元(二零二二年:117,315,000港元),乃由於自二零二二年九月起本集團開展大米及碎米貿易業務,有關業務需求持續強勁;及(iv)武漢陽邏港及漢南港之堆場及倉庫租賃收入增加43.2%至12,748,000港元(二零二二年:8,901,000港元)。


碼頭服務

集裝箱數量及吞吐量

  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  

 

二零二三

二零二二年

增加 /(減少)

 

標箱

%

標箱

%

標箱

%

 

 

 

 

 

 

 

本地貨物

320,905

35.7

337,042

42.0

(16,137)

(4.8)

轉運貨物

579,237

64.3

464,495

58.0

114,742

24.7

 

900,142

100.0

801,537

100.0

98,605

12.3

本集團的主要業務之一是在武漢陽邏港提供碼頭服務、集裝箱處理、儲存及其他服務以及散雜貨處理服務。武漢陽邏港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總吞吐量增加約12.3%至900,142標箱(二零二二年:801,537標箱)。其中,來自本地及轉運貨物之佔比分別約為35.7%及64.3%。本地貨物的吞吐量下降約4.8%至320,905標箱(二零二二年:337,042標箱);轉運貨物的吞吐量增加約24.7%至579,237標箱(二零二二年:
464,495 標箱)。

武漢陽邏港總吞吐量增加主要由於湖北港口自二零二二年一月完成收購本集團控制性權益後,陽邏港區一期、二期、三期完成整合,降價競爭已經不再存在。此外,年內新增了陽邏至黃崗區域中轉航線,鄂州城際中轉航線。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湖北開通首條東盟集裝箱航線,武漢直達越南凱萊港。新航線的增加拉動了陸路改水運的集裝箱業務,本集團佔據若干市場份額持續增加。


市場佔有率

按二零二三年整個武漢港口之總處理量2,790,000標箱(二零二二年:2,700,000標箱)計,本集團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於武漢地區之集裝箱吞吐量市場佔有率約為32%(二零二二年:29%)。

 

 

綜合物流服務

本集團綜合物流服務業務主要是在陽邏港及漢南港提供代理及物流服務,包括提供貨運代理、清關、集裝箱運輸及物流管理服務。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綜合物流服務業務產生之收入減少37.4%至38,230,000港元(二零二二年:61,067,000港元)。有關收入佔本集團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總收入約10.6%(二零二二年:19.1%)。

收入減少主要由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因集團實施業務優化而導致部份低毛利的代理及物流服務之業務量下降所致。

 

 

物業業務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物業業務之收入主要來自武漢漢南港港口及倉庫之租賃業務,其擁有租賃土地、泊位、商業樓宇及浮躉之投資物業,以及位於武漢陽邏港之一個堆場及若干倉庫之租賃業務。物業業務之港口及倉庫租賃收入增加43.2%至12,748,000港元(二零二二年:8,901,000港元),佔本集團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總收入約3.5%(二零二二年:2.8%)。

收入增加主要由於出租率提高,位於武漢陽邏港及漢南港之堆場及倉庫租賃收入增加。



毛利及毛利率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毛利減少9.0%至77,653,000港元(二零二二年:85,371,000港元)。毛利率為21.5%(二零二二年:26.7%)。毛利及毛利率下降主要由於毛利率相對較低的供應鏈管理及貿易業務收入大幅增加。

 

 

 

 

 

其他收入

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其他收入增加約305.0%至22,117,000港元(二零二二年:6,201,000港元)。該增加乃主要由於(i)本集團部分附屬公司獲授的政府資助增加約4,242,000港元;(ii)本集團年內出售聯營公司錄得收益3,549,000港元;及(iii)外匯收益約6,851,000港元,主要來自以人民幣計價的最終控股股東之貸款,年內因為人民幣持續貶值,人民幣計價的貸款因而減少並產生外匯收益。


投資物業公平值收益減少

本集團持有若干投資物業,包括(i)於漢南港之港口及倉庫物業;(ii)沙洋港毗鄰之物流中心;及(iii)武漢陽邏港之一個堆場及若干倉庫。本集團之投資物業於報告期末,以公開市場價值基礎,由獨立物業估值師重新估值。有關重新估值所產生的公平值變動會以「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於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入賬。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錄得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993,000港元(二零二二年:投資物業公平值收益25,785,000港元)。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投資物業公平值收益減少主要由於武漢的倉庫物業市場租金增速下降所致。


應佔聯營公司虧損

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應佔聯營公司之虧損為710,000港元(二零二二年:應佔溢利796,000港元),該等聯營公司分別為武漢長盛港通汽車物流有限公司(「武漢長盛港通」),其反映本集團應佔實體20.4%股權的業績,及通商港口(江陵)有限公司(「通商港口(江陵)」),其反映本集團應佔實體40.0%股權的業績。武漢長盛港通之主要業務為銷售汽車及提供泊車服務。通商港口(江陵)之主要業務為提供報關及物流服務。


本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

本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減少5,415,000港元或約26.1%至15,360,000港元(二零二二年:20,775,000港元)。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減少乃主要由於下列各項的抵銷影響:(i)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錄得投資物業之公平值收益約25,785,000港元,而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並無錄得該等收益,但由於市場租金水平略有下降,使公平值錄得虧損約993,000港元;(ii)毛利減少7,718,000港元;(iii)貸款額度下降以及來自最終控股股東之貸款利率下降導致融資成本減少4,189,000港元;及(iv)本集團透過提高經營效率,收緊開支控制,有效降低一般行政及其他營運開支(不包括折舊及攤銷)。

於截至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每股(基本及攤薄)盈利為0.89港仙(二零二二年:1.20港仙),較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減少25.8%。